当前位置:大佛指银杏网 » 银杏资讯 » 儿时的银杏

儿时的银杏

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我家居住在部队家属大院里的一幢日式小楼上。每逢盛夏,还是孩子的我们都会三五成群围在大树下跳方格、打弹珠、撞拐子、踢毽子……其乐融融,好不尽兴。而大人们则会在晚饭后坐在大树下或乘凉、 “侃大山”,或打扑克、下象棋,尽显邻里和睦之情。当年,那排粗壮的银杏树是大院里最亮丽的一道风景。它们不仅供居民们纳凉消暑,也为邻里之间架设了交流和沟通的平台……

  不成想20多年后,当我再次重游故地时,儿时五彩斑斓的记忆,已散落成难以重拾的碎片:别具特色的日式小楼被高耸的大厦取而代之,当年曾给我们带来无穷欢乐的那些银杏树,了无踪影。别说是珍贵树木了,那里除了几片尚未成形的草坪之外,压根看不到任何树的影子。可是如此开发,最终能建成我们心目中的美好家园吗?仅靠钢筋水泥撑起的摩天大楼,包容得了现代都市的内涵吗?少了绿树婆娑,又何来小区和谐?

  我们究竟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城市?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建设者、管理者以及我们每一个人深思和探究的重大课题。现在,类似“生态城市”、“低碳城市”这样的概念很流行。据悉,继山清水秀的贵阳被纳入我国第一个循环经济型生态试点城市之后,深圳、广州、哈尔滨、乌鲁木齐、杭州、绍兴、佛山、厦门、青岛等城市都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。固然,小区多种植名贵树种并不能说明这个城市就是生态城市了,然而,生态城市起码应是园林城市,缺少了遮天蔽日的大树,绝不会有市民的舒适宜居可言。一些出过国的人都津津乐道于西方城市的漂亮。但你可知道,那些西方国家,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尽现绿意葱茏。人们的生活空间,被绿化环境高度覆盖。反观我们的居民小区,在城市建设速度、高度推进与成长的同时,绿化覆盖度却萎缩了。有的地方为了建设,甚至不惜偷偷砍倒大树。当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后,伴随而来的便是“城市热岛”、“城市荒漠”效应……

 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,人们在心灵深处既渴望事业成功,又倍感不堪生活重负。于是,渴望过一种精致的生活,渴望多一些绿色来慰藉心灵。处处花木扶疏,树影婆娑,鸟啭莺啼;放眼望去碧波荡漾,绿树成荫,宛若置身天然氧吧;举目之间蜂舞蝶恋,风景如画,沁人肺腑……这是一种多么理想惬意的生活。然而,这种梦想竟在人们的不经意间得而复失,乃至成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,说来让人深感遗憾。

  我们生活的城市,我们居住的小区,包括城市的整体建设理念,亟待完成全新意义上的转型——从需求物理空间转向追求生活质量,从污染治理转向关注生理和心理健康。完成这一转型,构筑现代生态城市,在宏观上,需要我们从以物与事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;在具体环节上,需要我们回归自然,以居民住宅区域为基本单元,加以规划与建设。让我们把绿化、美化环境的触角,延伸到居民的住所庭院、房前屋后,使每一个居民小区都成为园林小区,让每一户居民窗口都掩映于触目可及的绿阴中。

(大佛指银杏网)

本站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描述。

本文由 ©大佛指银杏网 ,整理发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