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大佛指银杏网 » 银杏资讯 » 徐州:老工业基地民生新画卷

徐州:老工业基地民生新画卷

 “振兴老工业基地”,令古城徐州青春焕发、熠熠生辉。

  “遭遇金融寒流”,让徐州力量在危机中迸发张力、铿锵前行。

  进入2010年,一个又一个民生利好,让900余万徐州人兴奋不已、激情难忘。

  ●拆迁救助 温暖一座城市

  1月11日,江苏省第一家拆迁救助中心——徐州市棚户区改造救助投诉中心正式成立。这家由民政、残联、慈善总会、房管、工会、棚改办、拆迁办等部门组成的专门机构,负责在棚户区改造拆迁中受理特困户的投诉和求助。

  救助中心的成立,让正在或即将拆迁安置的特困户如沐甘霖。

  尤响林,首批享受棚户区改造拆迁救助的特困户之一。今年48岁的他,在简易的两层筒子楼里一住就是35年。今年,他所在的丰财三道街小区被列入2010年度棚户区改造计划,眼下1000多户居民正在陆续搬迁。今年5月,尤响林及其邻居将告别筒子楼,住进依山傍水的滨河花园。

  “多亏政府设了个拆迁救助投诉中心,要不然俺往哪里住啊?”提起这,尤响林一家人泪水涟涟。他告诉记者,小区居民听说这里要实施棚户区改造,觉得是天大的喜讯。可看着一个个邻居搬走,尤响林一家人却发了急。

  原来,按照政策,政府给了他一套65平方米的新楼房,但他要补交3万多元的差价。这让1993年就下岗的他犯了难:妻子没工作,孩子上学,每个月只能靠自己打工挣来的700元收入,维持一家人的生计。这么多的钱到哪里去筹?

  尤响林万万没有想到,元旦刚过,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专门来到他所在的小区察看搬迁进度,并特地登门看望了他们一家。曹新平认真听取尤响林及其妻子的想法,并详细了解他的家庭经济状况。临行前,曹新平握着尤响林的双手说:“针对像你这样的特困户,市委、市政府决定成立棚户区改造救助投诉中心,你可以到那里申请救助,保证让你一家住上新房。”尤响林一家人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。

  在去年启动棚户区改造工程之前,徐州提出,确保棚改新政惠及所有棚户区居民,决不让一户居民因经济困难而住不上新房。

  为此,该市专门成立棚户区改造救助投诉中心,明确规定:特困户房屋拆迁补偿额与所安置房屋的差额部分,从救助基金中支付,被救助人只需交纳属于救助单位部分产权的房屋租金,并享受福利优惠;被救助人所安置房屋的产权按其出资比例与救助单位共有,5-10年内被救助人可按拆迁时确定的价格购买差价部分的产权。同时还规定,安置房源距被拆迁地不超过3-5公里,任拆迁户自由选择。

  “棚改的政策条条细致、处处柔性,是对棚户区居民尤其是特困户的极大关爱。”受益的棚户区居民发出共同的心声。人文关爱赢得拆迁和谐。2009年,徐州实现拆迁项目零裁决,无一例进京赴省上访现象。

  ●生态修复 再造山水新城

  由于“非科学”的发展,徐州在“硬伤”的背后,背上了环境污染的巨大包袱,曾被列入全国113个大气污染重点城市之一,是淮河流域、南水北调污染防治重点地区。“进了徐州城,先喝二两土;白天喝不够,晚上再来补”,一度成了徐州百姓的口头语。百姓求变、求美、求绿、求净心切。

  “修复城市伤疤,偿还生态债务,是徐州最大的实际,也是最大的民生。”市委书记曹新平一再强调:“徐州作为生态环境脆弱、经济尚不发达的地区,环保与发展具有同等重要地位,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,也不能消极地靠缓慢发展来保护环境,决不为了追求政绩而牺牲环境,更不能要背弃民心的‘面子工程’。”

  在生态改造和环境再造上,徐州不惜代价,每年投入100亿元,通过见缝插绿、拆违还绿、扩湖增绿、延山扩绿,建成故黄河旅游风光带、小南湖公园、云龙公园综合改造及“敞园开放”工程、云龙山东坡运动广场等一大批公园景点和绿地景观,全市建成11个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以及4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。2009年,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7.6%,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.6%,人均公共绿地12平方米;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322天,连续3年超过300天。

  “小区里亮起了路灯,铺上了水泥路,修通了下水道,还增添了健身设备、阅报栏、公益服务台,居民们眼前亮堂了,心头舒畅了。”谈起老旧小区的今昔之变,家住泉山区吴庄小区的吴大妈感慨万千。

  在吴大妈眼里,“脱胎换骨”是对徐州变美的最好注解。因为,为了让百姓住得舒心,政府去年拿出1.95亿元,改造51个老居民小区,让20余万居民彻底告别脏乱差。

  跟老小区改造一样,徐州市民享受着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:公园休闲、广场健身、低保户办理医保、孕妇及6岁以下儿童体检、借书上网等一律免单。

  2009年10月21日,集艺术馆、步行街、休闲广场、亲水公园于一体,总投资3亿元的云龙湖“四合一”工程开门迎客。加上与之毗邻的小南湖月光经济区,徐州市民在休闲的品位、功能、特质上将有新的飞跃,也为徐州再造山水新城注入了新的能级因子和新鲜元素。

  优雅、精致,成为徐州人心头跃动的音符。今天的徐州人,不仅自豪地坐拥秀美山水,还神采飞扬地出没高雅的艺术殿堂:动漫城、音乐厅、规划馆、科技馆、艺术馆……

  2009年9月7日,《福布斯》发布2009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,徐州位居第35位,比2008年的51位上升了16个位次。10月初,2009年城市竞争力排行榜出炉,徐州位列第38位,其中在中国十佳投资环境城市排行榜中位列第2名。两次上榜,让徐州人扬眉吐气。

  ●机遇叠加 迎来发展“加速度”

  长三角扩容、江苏沿海大开发升级、振兴老工业基地三大机遇的叠加,让徐州迎来了发展的“加速度”。

  曾创造多项中国第一的徐工人,不肯认输,豁出当年打“淮海战役”的勇气投入振兴热潮。核心装备变速箱,一直跨不过从手动迈向电动的门槛,国产高档工程机械始终依赖进口。6000名科研人员破釜沉舟,仅用一年多就攻破这一被国际对手封锁的技术壁垒。

  1.5万徐工人一鼓作气,依托自主创新,实现了从徐工制造向徐工创造的跨越。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,2009年,徐工集团500亿元的营业收入占全国行业经济总量的25%,连续24年领先全国,稳居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位。

  “满城尽带黄金甲”。徐工犹如强大的磁场,吸附着国资、民资、外资的涌入。2009年,736家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,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30.1%。1月19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文,公布第一批62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,徐州名列其中。26日,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正式授予“中国工程机械之都”称号。

  面对资源枯竭、矿井关停,2万矿业大军不等不靠,实施“突围行动”,带着技术和管理,到新疆、陕西、贵州及孟加拉国闯市场,获取采矿权资源量50亿吨,建成矿井12对,年创利润2亿余元。

  江苏中能集团,担纲徐州进军新能源产业的旗手。如今,刚满两岁的企业,已完成了三期建设,产能达1.8万吨。今年,全球多晶硅产量的三分之一将由“徐州制造”。与江苏中能为伍,艾德太阳能、罗特艾德、维斯塔斯、凯迪环保等国际“巨头”,纷纷携手徐州人民向传统产业叫板。计划到2012年,徐州的能源产业贡献值将突破1000亿元大关。

  没有县域的振兴,就没有徐州的振兴。曾连续两度进入全国百强的铜山县,在区划调整、痛失2/5GDP后,发动全县人民打响产业大战,实现东山再起,去年再返全国百强阵营,并比上届前移了8个位次。与之毗邻的邳州市不甘示弱,把淮海战役的精神书写在板材、银杏等绿色产业的振兴上,首次跨入全国百强,名列第91位。

  沃尔玛、约翰迪尔、卡特彼勒、利勃海尔、圣戈班、家乐福、蒂森克虏伯等18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一大批台商,也纷纷与徐州人握手,数十亿元美元在此落地。

  徐州迈上了经济发展的“高速公路”。在连续3年保持高开高走的良好态势下,2009年,全市经济逆势上扬: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20亿元,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00亿元,分别比增13.5%、285%,继续保持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全国、全省平均水平的良好态势。

(大佛指银杏网)

本站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描述。

本文由 ©大佛指银杏网 ,整理发布。